券商消费行业怎么样知乎

1.2018证券公司福利怎么样,薪资待遇如何?

2.国内券商(证券行业)IT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注册制对券商行业有哪些影响?

4.券商是什么行业

5.金融行业降薪潮来了,从事金融行业的人说说,目前情况怎么样?

券商消费行业怎么样知乎

2018证券公司福利怎么样,薪资待遇如何?

       希望提问者耐心看完,内容有一点多,望采纳,谢谢!关于待遇问题,了解各家证券公司更具体的薪资情况,来听听证券业老司机是怎么说的:

       中信:基本月薪12500,奖金可以拿到3年工资,也有时候分红只有约半年的,也有人的研究员分红就有一百万,投行的新员工可以拿到超过30个月的工资,人和人之间差距比较大。

       国泰君安:基本工资1万出头,今年5月份刚调的,以前只有4600,据说干满2年的基本工资一般有两万多,总体上新人基本工资拿到30万,没问题。这次国泰君安的工资调整幅度还是蛮大的,有向外资投行靠拢的趋势。年底项目提成不是很清楚,只知2007年底不多,才两万的样子。国泰君安实行工资封顶10万,但是里面的报代和非报代的工资差别不大,一般有5年投行经验的,基本工资在5万每月左右。颇有实力的上海老牌券商。

       银河证券:国内投行实力仅次于中金,中信,工资水平一般。

       海通证券:基本4000,据说一个月收入可以拿到1万五左右,原交通银行剥离出来的证券公司,上海本土券商。

       齐鲁证券:基本6000,加基本福利有2000多,在加上一些差补之类的,过万很容易的。

       安信证券:大概收入也在一万以上,股东很不一般,证监会自己开的券商。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员基本8000,投行4000,每月有绩效奖金之类的,投行应该是相同的,听说去年进投行才半年的毕业生年底发了10万。

       国信证券:基本5500,有出差节约奖金,对于新人还有1.8W的电脑报销额度,分红奖金依你所在的项目组的效益,去年一般年底可以发到10几万吧,个体差别很大,每月差不多总体收入1万左右,算算运气好的,第一年超过20万,问题不大。

       信达证券:4000+,具体不知,据说新人分红不是很多,人马主要是原信达资产管理的原班人马,业务资源只要靠其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和资源,基本不用出去找项目资源。

       兴业证券:5000-6000,具体不知。

       联合证券:工资6千不到,出差补贴80每天,每年招人很多,恐僧多粥少。

       长江证券:5000,投行排名较后。

       东海证券:5000左右,原江苏常州的地方证券,这几年投行业务发展很快,股东背景一般。去年招了几十个复旦和财大的学生去考保荐代表人考试而名声大作。

       德邦证券:5500,投行业务一般,民营。关注江西金融人:jxyhks,查看更多!考试交流:558783173

       瑞银证券(UBSS)(原北京证券,后被瑞银收购):operation部门15万、投行部门30万,奖金要看项目。

       除了基础薪资,另外各个券商给出差补贴在50-300左右每天,一般的在100-150左右,一般券商的出差强度超过200天每年,所以出差补贴也是收入的一块(一般住4,5星级酒店,为了保持个人的私密空间和生活习惯,一般不会合住),所以进投行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否适应这种出差生活,毕竟长期出差会影响,比如感情之类的。

       节假日也会发些过节费,探亲费,春节的历士红包,每次也会有1000-5000,一般一年也要发个两万吧,不过这是行情好的时候,其它什么交通补贴,通信补贴,制装费,餐补之类的,一个月加起来也有两千吧,每个公司具体规定不一,一般国企背景的发的多一些,因为部分国企劵商的基本工资可能会低一些。

       所以基本上一般的投行一个月平均收入1万还是有的,虽然比不上中金、中信和外资投行,但是比起其它行业来还是强不少的。

       外资的投行IBD的基本工资普遍在20万以上,分红也多多,一般年收入在30-70万不等,不排除个别很高的。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证券行业的薪资相较于其他金融行业,还是占大优势的。但也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证券公司面对不同的市场、政策环境,薪资水平也有所不同。

国内券商(证券行业)IT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9月下旬,A股市场加速下行,沪指全月累跌5.55%,10月能否迎来修复?月内如何寻找机会?截至10月1日,有18家券商公布了10月月度投资组合,涉及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美容护理等多个领域。

哪些个股收获点名最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各家券商的“金股”名单中,获机构推荐次数最多的是珀莱雅,共获得5家券商的推荐。

       此外,山西汾酒、绝味食品、隆基绿能等3只个股均获得2家以上券商的推荐。

       从涨幅来看,绝味食品月内涨超7%,最新收盘价报50.1元;隆基绿能月内跌超6%,报47.91元。

后市怎么走?

       展望后市,券商普遍认为,市场估值向下调整幅度有限,战略配置价值再度显现。

       山西证券认为,当前A股市场成交额持续收缩至6500亿元附近,居于历史底部,此前多数高景气行业也已调整至低估值、低拥挤度区间,10月或许是较优观察期与配置期。

       中原证券称,国内市场经过9月份的大幅下跌,估值再次进入历史底部区域,战略配置价值再度显现,10月市场有望底部震荡企稳。

       东亚前海证券也认为,A股对海外的短期扰动也还未能实现完全定价,但目前指数风险溢价已处高位,估值向下调整幅度有限,布局具有一定的性价比。

哪些行业最受青睐?

       配置方向上,多数券商建议关注三季报预喜股。此外,券商看好能源和大消费板块。

       山西证券认为,主线上以趋势性发展背景中有望延续高景气的成长、强季节性因素提振、三季报确定性较优且提前布局性价比高的价值为优。

       中原证券称,建议关注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等防御性板块,以及军工、半导体等行业。

       粤开证券指出,随着全球风险逐步释放,10月份市场有望迎来震荡修复,重点关注两大主线:

第一,把握主题投资机会,关注能源和大消费。一方面在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之下,叠加北溪天然气管道事件影响,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板块值得继续关注;另一方面,受国庆长假和世界杯的影响,关注食品饮料、旅游、社服板块为代表的大消费板块。

第二,关注业绩确定性较高板块投资机会。10月将迎来三季报披露期,市场会重新回到对业绩的验证期。从行业景气度上观察,电子、化工原料、电力设备等板块的业绩确定性相对更强。建议投资者提前关注三季报业绩预喜企业,以及估值较低叠加政策反转的大金融板块。

注册制对券商行业有哪些影响?

       以下解答摘自谷安天下咨询顾问发表的相关文章。

       1992年—1994年,国内诞生了柜台系统和电话委托系统,股民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股票交易。1998年,诞生了网上委托业务,有条件的股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易。2003年,诞生了集中交易系统,所有交易不必在营业部进行,直接在券商总部集中进行交易。2005年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炒股,在手机普及的中国,广大股民又多了一条方便炒股的途径。2006年,为了保证客户资金安全,在监管要求下诞生了三方存管系统,券商接受的客户资金必须保存在银行,这样避免了券商挪用客户资金的情况发生。2004年—2008年,随着证券业务种类多样化,诞生了集合理财系统、投行系统、固定收益系统、以及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的股指期货系统和融资融券系统。短短20年时间,伴随着券商业务模式的变革,国内券商的IT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很多券商90%以上的收益来自于经纪业务,而经纪业务中超过70%的收益来自于网上交易,而不是传统的营业部终端交易或电话委托交易,网上交易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见,核心IT系统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决定券商业务是否能够正常开展,直接关系到广大股民的利益。

       虽然券商的IT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不足制约券商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券商的IT侧重在IT运维,主要精力投入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方面,而忽略了自主开发的能力的培养,在支持业务创新方面能力明显不足,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业务发展;

       二、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如集中交易系统、行情系统等被几家供应商垄断,券商选择的余地不大。券商缺乏对于供应商的掌控能力;

       三、管理层更多关心业务发展,对IT了解较少,对IT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充分,缺乏IT治理的能力,没有有效的利用IT的价值;

       四、IT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IT规划。IT架构相对落后;

       五、IT与业务沟通存在障碍,互相不能理解对方的语言;

       六、IT缺乏精细化管理;

       七、IT员工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比而言,台湾的证券公司IT应用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大陆。以CRM为例,在国内很多证券公司建立了CRM系统,其仅仅是作为解答客户疑问的帮助平台;而在台湾,富邦证券也建立了CRM系统,但其发挥作用远不仅是一个回答客户问题的帮助台。富邦证券成立之初,面临的情况和现在大陆券商类似:建立了CRM系统,仅用于解答客户问题。当时大部分业务部门均以各自产品为导向,独立发展,缺乏跨业务部门的公司层面的CRM策略。客户信息分散在各个子公司的客户数据库中,他们在进行客户分析和营销活动计划时无法对客户进行整体性评价,缺乏对客户的研究,客户服务水平一般。各子公司进行客户管理和客户营销时,各自为战,对一个客户多次进行产品营销,甚至出现各子公司争抢客户,导致内部资源的浪费和客户忠诚度降低。富邦证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建立了公司统一的数据仓库,整合所有子公司的客户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CRM系统将客户信息、营销流程以及销售渠道进行整合以支持公司的交叉销售策略。

       CRM系统建设过程中,将营销系统与Call Center、个人理财和客户经理系统等销售渠道进行整合,以形成端到端的CRM环路,如直邮(Direct Mail)、Call Center(包括Auto-dialer、SMS、FAX、E-mail)、Internet、客户经理系统等。经过前端渠道处理过的信息(客户反馈信息),再通过整合的信息交互渠道,传回CRM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达到分析型CRM系统与操作型CRM系统的无缝整合。使得客户感受到了无缝隙的服务,展现在客户面前的是一个整合的富邦证券,而不是以前的富邦证券的经纪业务部门、投资咨询部门等等独立的个体,真正实现了IT引领业务发展。

       富邦证券通过整合销售渠道,将数据分析、营销管理人员与销售渠道联结起来,不仅提高了营销的效率,缩短了反馈周期,而且真正利用CRM系统主动服务于客户,大大优化了客户体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本文前面列出的国内券商IT存在的这些问题呢。证券公司应该根据自己在行业内的定位,结合公司发展战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果要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要以更好的为客户提供服务为中心,要制定清晰务实的战略方向,根据业务战略制定出IT发展目标和IT实施规划,通过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增强对IT系统供应商的控制力和谈判筹码,深度挖掘IT的价值,促进IT与业务的融合,将IT这个战略工具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另外由于监管部门在对券商评级时对信息安全和IT治理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各券商在这两个方面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当前国内券商无论是业务还是IT都到了一个转型的时期,中登公司最新的数据,截止2009年06月19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2,773.72万户,B股账户242.74万户;有效账户10,974.49万户。这个数字对于证券公司来讲不一定是好事,说明市场可能已经接近饱和,虽然股民开户数已经突破一亿户,但是活动账户大概只有3000万户,这意味各券商只能从现有的这些交易活跃股民中去和其他券商争抢客户,才能保证公司效益,彼此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证券公司的交易系统,行情系统,CRM系统都大同小异,如果要吸引客户来本公司开户,必须通过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形成公司的品牌和特色。在这个过程中,IT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信证券和招商证券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从去年开始,国内一些证券公司组织中层以上公司的骨干去台湾、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学习其先进的经验,其中也包括如何更有效的利用IT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这表明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已经意识到现在到了必须做出变革的时候,不能像以前一样靠天吃饭,否则被淘汰只是早晚的事情。

       伴随着创业板的上市,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未来国内资本市场将会愈加繁荣。各种新的业务产品及衍生品将会层出不穷。国内券商的IT能否跟上业务发展的脚步,这对广大券商的CIO们来说是一个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券商是什么行业

       1、券商股:如果股票市场实行注册制,那么上市审批的效率就会提高,就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上市,对券商来说是利好的;行实力较强,尤其是IPO储备项目充足的综合性券商。注册制的推出直接利好券商投行业务,因此储备项目重组的券商将率先收益。同时市场规模扩大后,大型综合性券商其他业务线也将进一步激活,包括再融资、资管等。

       2、创投股:由于创投相关的公司主要是将已经准备好的项目推出上市,注册制有利于增加创投项目的上市率,因此对其也是利好的;注册制启动后,企业上市变得更加容易,创投公司的退出周期将大幅缩短。同时流动性的增强也将提高创投公司参股企业的股权价值,投资收益或将显著增长。

       3、高成长优质中小盘股,由于注册制的到来会让不少投资者抛弃黑五类等个股的炒作,因而这类个股会因为这些资金的溢价而出现上涨。

       4、大而美的上证50、创50指数,这些指数因为是主流基金、投资机构所抱团的,同时该公司本身在行业内享受定价权的会持续受益。

金融行业降薪潮来了,从事金融行业的人说说,目前情况怎么样?

经营证券交易的公司。

       券商,即是经营证券交易的公司,或称证券公司。在中国有中信、申银万国、齐鲁、银河、华泰、国信、广发等。其实就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代理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种,是专门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法定组织形式,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买卖的法人企业。

       银行再次集体降薪。

       不过对于某国有大行的高级经理张昊来说,这并不意外。从业近14年,他目睹了银行业从最辉煌的时刻逐渐走向衰落。

       降薪:银行业的辉煌不再

       第一次嗅到行业下滑的味道是在2015年,当时在省行的他首次遭遇降薪。“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张昊说道。2007年入职银行,他由于出色的能力很快进入省行私人银行部工作,开始“和有钱人打交道”。那个时候的银行业正值黄金十年,张昊开始频繁升职加薪,银行的种种福利也让他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希望。“或许是短暂的不景气。”面对第一次降薪,他曾这样安慰自己。

       然而不到半年时间,第二次降薪迅速的到来了。这一次,张昊非常直接的感受到了行业的衰退。两次降薪幅度加起来达到了15%,从张昊的观点来看,省行离业务相对较远,自己能降这么多,必然意味着下面的分行、支行的日子更加难过。

       情况确实如此。担任某外资银行财务的薛钗更早的感受到了行业的下滑。2009年,她所在的银行受金融危机影响,第一次出现了不良资产。据她回忆,当时还没有出现裁员现象,但福利已经开始削减,“有的休假开始不带薪了。”薛钗说。这种下滑在2016年表现的更甚。刚刚跳槽回青岛,她就得知之前所在的北京某美资银行将整个后台部门全部都撤掉了,其中也包括她原来的岗位。“现在和原来在各个城市占网点的时代不一样了。”薛钗苦笑了一声,“如果不是有明确规定外资银行必须有一个当地的会计,可能我现在这个岗位也就没了。”

       离开:观念的撕裂与银行业的特殊

       体面,是让学计算机的薛钗进入银行业的最大原因。

       大学的时候,薛钗的妈妈就曾带着她走进建设银行的大厅,指着柜台说:“如果我的女儿能在这里工作简直再好不过了。”也正是这份体面,让薛钗在传真机前整整站了两年。“当时我的工作就是拿快递、打扫卫生、给大家分快递。”现在回忆起来,她甚至觉得有些好笑,“去银行,体面嘛。”

       然而现在,这份体面从业内看来似乎正在逐渐消失。

       “归根到底,银行就是个服务业,和酒店里端盘子端碗的服务员性质是一样的。”张昊表达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在他看来,银行在大众印象中的特殊来源于其对信贷资源的掌握。80年代开始,银行因为信贷这一稀缺资源被逐渐神话,带来了银行人地位的大幅度提高和各种收入、甚至隐性收入的出现。“行业被大多数人神圣化了。”

       但随着不良率的提高、金融脱媒带来的资金向线上平台转移、以及新兴金融行业的兴起,银行的光环正逐渐褪去,回归到了一个普通的行业。

       这或许是服务业必然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但对因追求体面而进入银行的从业者,带来的却是巨大的失落感。许多年轻人因为父母或老师“体面”的印象来到这里,又因服务业的本质而退出。“可能近几年入行的新人在印象里把银行业捧得很高,但进来之后发现也无非如此。再加上整个行业下滑带来的工作压力,确实会导致一批年轻人逃离。” 张昊颇为惋惜,却不得不承认了这一现实。

       唐思恩就是离开的年轻人之一。今年4月,他离开了从业5年的银行业,投身于某金控平台。行业下行确实影响到了唐思恩的业务开展,但正如他自己所说,“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苦”。刺激他离职的真正原因,是看似明晰的晋升通道背后的复杂纠葛与个人对环境的不适。“人际关系复杂,发展太有限了。”这是他对这里的评价。“做到部门总经理几乎就是最高的了,如果没有背景,做到分行领导是非常难的。”

       和唐思恩一样想的不在少数。繁琐的制度、频繁的培训、大量的规章……银行确实有许多较为独特的行业环境。而在这中备受讨论的,则是人际关系。不仅是内部的人际关系与复杂的人情环境,与客户关系的处理也常常困扰着银行人。

       “但是进入一个行业,就需要接受这里的规则甚至潜在的规则。每个行业都是这样的。”张昊说道,“那么多银行,凭什么客户把钱存你这里?除了专业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应酬是难免的。”他有些无奈“所以千万不要有自己专业特别强其余的可以什么都不管的想法,那你就需要考虑一下自己适不适合银行业了。”

       留下:无奈、稳定、忠诚、热爱

       薛钗还是打算继续留在银行里。

       喜欢与数字打交道,她觉得财务的工作非常适合自己,而“几乎工作狂一样的努力”也让她在不景气的行业中依然不断加薪。“我觉得只要努力在哪儿都能行。”她非常坚定。同时,换行业的困难使她颇为谨慎。“干了十多年再跳到别的行业,就和过雪山爬草地一样,是很难的。”薛钗说道。在现在的形势下,她对行业内跳槽的行为也并不认可。

       “机会越来越少了,你走了,成百上千个人就会扑上来替代你。”

       张昊也抱有同样的打算。“在行业内的时间长了,忠诚度也就高了。”他解释说,“我还是很喜欢银行的,这里给了我成就感。”

       老银行人因为无奈、热爱与忠诚留下;年轻人也正因为某些向往涌入,哪怕他们或许早已感到银行的光辉不在。

       “不景气是能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就是工作时间的延长和业务的复杂化。”某地方银行的理财经理严涛笑了笑,“但是我觉得对我没啥影响,我喜欢这个行业。”在银行辉煌之末入行的他并不后悔。“而且这里的压力和收入基本上比较匹配吧。”

       大堂经理肖莉也打消了一度出现的辞职念头。今年刚刚来到银行,她发现这里的工作和想象完全不同。“我以为是光鲜亮丽的白领,结果每天都要站着,而且各种手势啊,规范啊,都非常严格。”几乎一整天不能坐下,本身瘦弱的她甚至在半年里站出了小腿静脉曲张。天天在忙,却又完全不知道在忙什么,这样的状态再加上作为编制外人员晋升的困难让她一度萌生了离开的想法。但最后,对工作稳定性的考虑占了上风。“目前我也在朝着转正和晋升的方向努力。”不管多困难,她还是想要试一试。

       “其实我觉得除了大家了解的传统业务,银行也在开设子公司和新兴业务啊。”今年刚刚大学毕业,想要进入银行从事分析类岗位的逯依说道。“银行工作稳定、晋升道路也比较清晰,我还是想要去的。”在她看来,未来银行将成为金融的航空母舰,只会越来越综合。“单独讨论传统业务,大家很担忧也是正常,但这只不过是一部分业务线,不代表整个银行吧。”在银行实习过后,她觉得自己很喜欢这里,也希望能勇敢的闯一闯。

       未来:寒冬之下如何生存?

       不可否定,银行正经历自己的寒冬。凛冽之下,转型正激烈的进行着。寒冬还要持续多久?没人能说清楚。转型过程,阵痛刺痛了每个银行人的神经。薛钗正在考取审计师证书,以备真的要换行业依然拥有可迁移的技能。严涛也在积极参加各种比赛,让自己从大量的银行人中脱颖而出。

       “或许十年之后再回头,银行会转型的很好,并再次腾飞。”张昊构想,“但是我们谁也不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前中后台的每个人都积极转身,成为转型中配合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