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月内涨近10%探寻下半年新能源龙头股
2.12月份以来公募自购超10亿元传递积极信号
3.白酒个股分化加剧 消费税征收后移对白酒板块后市有何影响?
4.市场再遇调整要不要跟着做调整
5.日光基重现市场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6.全年业绩抢先看!63家上市公司率先发预告多个行业表现亮眼
新能源月内涨近10%探寻下半年新能源龙头股
跌宕起伏的上半年即将过去,上证指数在经历艰难的3000点保卫战后,目前成功站上3300点。下半年A股将如何演绎?市场的投资机会在哪里?记者通过对各大券商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梳理发现,新能源行业成为机构最看好的主要赛道之一。本专题分别从新能源产业的政策、细分领域、市场表现、投资机会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以飨读者。新能源产业获政策持续加码,未来有望跑出“加速度”
新能源赛道受热捧,与接连不断的利好政策密切相关。
政策助行业加速发展
6月24日,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提出“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6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核电、水电项目,加快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助理刘寸心表示,“新能源产业发展有两方面利好支持:首先,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行业成长空间较大、确定性较高,未来3年至5年,新能源行业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次,政策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推手,近年来国家针对新能源行业持续出台利好政策,未来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扶持力度将有增无减。”
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光伏、风电、储能等细分赛道。在光伏行业发展方面,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记者表示,“5月份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大超预期,主要缘于政策大力扶持,叠加欧洲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接受度较高。长期来看,海外市场需求、国内分布式装机需求有望持续旺盛,叠加风光大基地项目持续推进,光伏产业链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
在风电行业发展方面,陈雳表示,近期招标规模持续加速,为风电装机需求提供有力支撑,风光大基地项目和海上风电项目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叠加风机单价下行的趋势,风电行业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对于储能行业发展,陈雳认为,“随着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叠加全球能源价格大涨,储能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升
对于下半年投资机会,中原证券分析认为,全球能源大变革,欧美加快推进新能源革命进度;从国内来看,政策持续加码新能源行业,建议下半年继续聚焦新能源领域。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告诉记者,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链成熟,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逐渐替代传统石化能源,成为产业发展方向。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市场规模迅猛发展,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上升。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份至5月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23.71GW,同比增长139.25%;1月份至5月份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0.82GW,同比增长39%。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欧洲国家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进度,海外市场需求超预期。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份至5月份,太阳能电池片共计出口374万吨,同比增长62.5%。其中,5月份太阳能电池片共计出口85万吨,同比增长68.7%,环比增长25.0%。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今年一季度,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为13.4%,而根据相关规划,到2060年碳中和实现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或将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将产生1万亿元的市场商业价值。
新能源类公司业绩可期,基本面支撑投资逻辑
近几年,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新能源概念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一定增长,部分公司盈利能力凸显。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产业也被A股投资者重点关注,虽然今年前几个月该板块有所回调,但近期,新能源板块重获资本市场热捧,走出了一波强势行情。下半年新能源板块能否保持强势?
14家公司
去年净资产收益率超20%
去年以来,新能源概念相关上市公司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数据显示,新能源板块内的166家公司,有95家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83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综合来看,有58家公司去年归母净利润和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双增长”,业绩表现优秀。
德邦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光伏设备行业相关公司业绩增速持续维持高位。这主要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受“双碳”政策驱动,光伏平价背景下,下游扩产积极性不断提升,二是行业技术升级带动设备及材料更新换代频率提升。
作为判断一家公司经营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净资产收益率是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指标。在新能源板块内,有132家公司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为正,占比79.52%,有14家公司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高于20%,展现出较强的经营能力。
此外,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对研发投入非常重视。在新能源板块内,有15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去年研发投入总额,合计达1015.36亿元。其中,有14家公司去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20%。
超六成新能源概念股月内跑赢大盘
近期,随着市场回暖,新能源板块也逐渐走强。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截至6月24日收盘,新能源板块期间累计上涨9.95%,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期间累计上涨5.13%),板块内有102只个股跑赢上证指数,占比超六成。今年前几个月新能源板块出现较大回调,但总体来看,年内新能源板块整体下跌11.60%。
对此,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表示,高景气的新能源赛道是近期反弹的主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因为该板块前期调整比较充分;另一方面,新能源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叠加多家新能源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亮眼、未来值得期待,从基本面上给新能源板块的上涨提供了支撑。
止于至善基金总经理何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后,新能源电池及四大材料等细分领域的估值远小于历史均值。
部分新能源概念股还获得了融资客的青睐。6月份以来,截至6月23日,共有57只新能源概念股获融资客买入,其中,有22只个股期间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亿元。比亚迪、阳光电源、北方华创等3只个股融资净买入额居前三,均超6亿元,分别为16.48亿元、8.10亿元、6.85亿元。
投资机会方面,何理表示,从新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来看,整个板块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2021年新能源赛道的整体贝塔属性很强,大多收获了较大涨幅。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一些竞争力较差的公司会被逐渐淘汰,而具备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综合竞争力强的新能源龙头企业会走出独立的阿尔法行情。
持有相对谨慎观点的胡泊认为,后续随着资金不断涌入,新能源板块整体表现值得期待,但相关个股可能已处于相对较热的状态,近期或出现一定调整。但整体来看,新能源板块依旧极具投资价值。
超四成新能源龙头被机构持仓,宁德时代等获看好评级
俗话说“龙头不倒,行情不止”。6月份,多只新能源概念龙头股表现亮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4日,集泰股份、京山轻机、宁德时代等19只新能源概念龙头股本月均上涨。其中,集泰股份和京山轻机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100%。
“当板块成为热点时,在赚钱效应下,龙头股容易吸引机构、游资、散户的注意力,从而带动板块内其他个股上涨。”广州国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权庆对《证券日报》如是说。
龙头股月内全线上涨
《证券日报》记者对上述19只新能源龙头股进行梳理后发现,有两个特征值得投资者关注。
首先,这些公司业绩普遍较好。在19只龙头股中,2022年第一季度共有13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68.42%。
值得关注的是,有6家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占比超三成。其中,大连重工、永福股份、国电南瑞、宝馨科技等4家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超50%。
其次,对于上述新能源领域龙头公司,机构积极持仓。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共有8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社保基金、养老基金、险资和QFII基金身影,占比为42.11%。其中,国电南瑞还获得两家以上机构共同持仓。
券商重点推荐3只个股
最近30日内,在19只新能源龙头股中,有5只个股获机构“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宁德时代、隆基绿能、大金重工等3只个股多次获看好评级。
作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系统提供商,宁德时代不但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而且在储能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天风证券表示,宁德时代2021年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133.41GWh,同比增长185%。其中,储能系统实现收入136亿元,同比增长601%;锂电材料实现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51%。
2022年第一季度,受原材料大幅涨价等因素影响,宁德时代毛利率环比下滑明显。但天风证券认为,受制于原材料涨价,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竞争力依旧,维持买入评级。
隆基绿能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原证券表示,隆基绿能单晶组件销量、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均位列全球首位在亚太、欧洲等地区的市占率已实现领跑。2022年隆基绿能组件出货量预计仍将维持全球领先。
在全球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大金重工是第一梯队企业,也是风电塔筒行业的龙头企业。东吴证券表示,大金重工主业聚焦风电塔筒,产品包括海、陆风电塔筒及海风基础。考虑行业景气度上升,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给予“买入”评级。
12月份以来公募自购超10亿元传递积极信号
7月28日,A股延续弱势。上证指数盘中最低跌至3312.72点,创下了2020年11月13日以来的新低。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分别下跌了0.58%和0.05%,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A股的总市值蒸发了超过4.6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7月28日指数的跌幅不及此前3个交易日,但对个股的伤害性似乎更强。在A股市场4400多只个股中,飘绿的达到3431只,跌幅超过5%的个股超过800只,这两项数据甚至超过了指数跌幅更惨烈的7月27日。
大跌之后的行情将如何演绎?投资者该何去何从?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经过充分调整之后,A股已有相当部分行业的估值处于 历史 低位,有了一定的安全边际。对一些调整充分的核心资产,有长线资金采取了“越跌越买”的做法。
剧烈调整接近尾声?
对于近期A股市场的下跌,多家研究机构都紧急发声,为市场打气。而对于大跌的原因,机构普遍认为是受到了政策面、国内疫情扰动、资金面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均属于短期影响,因此猛烈的调整不太可能持续下去。
其中,中国银河的研报指出,近日市场下跌的因素是由于一些监管措施的落地。
国金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华西证券等主流券商在近期研报中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但同时也认为大跌不可能持续。
其中,国泰君安在研报中表示,指数将逐步企稳。资金近期加速从大消费转移到 科技 成长加大了市场短期波动,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市场的回调。但这些因素的影响偏短期,短期扰动之后,指数将逐步企稳,市场中期向好趋势不变,决定市场中期走势的经济、政策、资金等宏观大的方向依然并未改变。
华西证券还指出,近期市场的调整也是风险释放的过程,从中长期看,决定 科技 成长赛道的长期驱动力在于产业结构的变迁,核心抓手仍是企业盈利。展望后市,国内流动性易松难紧,配置上建议深挖A股“结构性”机会。
长线资金“弹药”充足
尽管市场震荡,但“越跌越买”却似乎成为共识,尤其是知名老基金仍是基民偏爱的投资对象。
一家知名代销机构的数据显示,一些长期业绩优秀的老基金获得基民踊跃购买。近一周,持仓超过1万元的用户里,有超70万基民买入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超20万人购买了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还有超8万人购买了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鼎益混合、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混合。总计超126万人购买了这5只知名老基金。
基民踊跃,基金经理们手中也有了充足的“弹药”。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股票型基金剩余资金697.09亿元,混合基金剩余资金6604.95亿元,二者合计为7302.04亿元。
新基金方面,虽然部分次新基金并未披露二季报,但也可以大致推算出这些基金可动用的资金情况。“假设截至二季度末已经建仓40%,还剩余40%股票资金头寸大约788.98亿元资金。如果近期股市出现持续低点的话,这些基金是可以逢低吸纳完成建仓工作的。”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此外,7月份股票方向基金共募集资产规模980.97亿元。这些基金大概率还未来得及大规模建仓,按照50%建仓比例计算,约有490.48亿元资金将入市。
事实上,逢低建仓已经成为多位基金经理的共识。中加新兴成长混合基金经理李坤元表示,对市场并不悲观,维持存在结构性机会的判断。当前仍然可以找到一批子行业和公司能够在未来2-3年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增长。如果因为市场原因引发股价大幅度波动,那是非常好的建仓机会,一如春节后市场下跌中去建仓优质成长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更是认为,大盘砸出“黄金坑”,优质股票迎来下半年最好买点。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表示,国内基本面稳步向好的趋势不变,且宏观流动性依然宽松,预计内外投资者恐慌情绪宣泄过后,A股将迎来下半年最佳买点。
事实上,看好A股的长线资金远不止公募基金,还有被称为“聪明钱”的北上资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收盘,北上资金全日合计净流入80.53亿元,其中,沪股通资金净流入24.28亿元,深股通资金净流入56.25亿元。
责编 | 周琦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白酒个股分化加剧 消费税征收后移对白酒板块后市有何影响?
近期,在A股市场震荡加剧、基金短期净值大幅下跌背景下,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加入“自购阵营”。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2月份以来,基金公司共自购旗下39只基金产品,金额合计超10.7亿元。对于自购原因,大多数基金公司表示在于两方面:一是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二是对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自购与基金产品业绩未有明显正向关联,个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自购行为,切忌盲目“抄作业”,应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
12月22日,中庚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公司、基金经理(拟任)及员工将共同出资认购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运作股票型基金产品,认购金额不低于6000万元,资金持有基金份额期限不低于18个月。
另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12月份以来多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合计39只基金产品,金额超10.7亿元。其中,持有期基金产品最多,达10只,被动指数型基金有9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有8只。
今年以来,截至12月22日,全市场441只公募基金产品的自购金额已达67.77亿元,而2021年全年基金公司自购金额为61.93亿元。由此可见,年内基金公司的自购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前海开源基金经理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10月份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前海开源通过固有资金自购旗下基金2.9亿元,我们认为当好公司被错杀的时候,往往也是布局的良机,春播秋收,选好时机播种非常重要。”
对于近期基金公司自购的原因,海通证券资深投资顾问乔春玲表示,“基金自购既能将公司利益、员工利益、基金持有人利益进行绑定,增强持有人信心,也能让基金公司分享到基金投资收益。基金自购代表机构看好A股市场的长期配置价值。”
北京地区一位公募FOF基金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基金公司自购一般是公司管理层、投资团队审慎思考后做出的决定,同时也是落实‘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实际行动。”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于抢跑的预期可能会遭遇现实的修正,引发市场的反复,我们依然认为接下来更可能面临震荡格局,建议投资者逢低关注投资机会。”
“当前仍需要关注市场的一些核心变量,主要包括防疫政策优化后的经济活动变化,对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的监管政策变化,以及美元加息、海外需求等要素。”睿远基金董事总经理、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基金基金经理赵枫表示。
市场再遇调整要不要跟着做调整
消息面上,10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下称《方案》),核心内容有三点: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维持了现有央地“五五分享”不变,给地方吃下一颗“定心丸”;对地方增值税留抵退税50%采取均衡负担机制,缓解部分地区留抵退税压力;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机构表示此次消费税改革的思路与时间表,市场对此已有较为明确的预期;对A股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层面极其短期的影响。对个股而言,消费税征收对高端龙头酒企影响较小,渠道力强的酒企将受益,而不利于低端中小企业。
《方案》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保持增值税“五五分享”比例稳定。
二是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
三是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
《方案》提到,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现行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先对高档手表、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等条件成熟的品目实施改革试点。
对此,行业分析人士指出,白酒的消费税从量(0.5元/斤)和从价(20%)两个环节征收,消费税品目逐步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实际上对于上游生产企业而言就是减税,最终下游渠道和终端将承载压力,或摊薄渠道商的利润。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董广阳认为,如果此次调税影响到白酒行业,将产生“高档酒转嫁,低档酒补贴”的结果,高档酒因为较强的溢价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较容易实现把税率成本向消费端的转移,但中低档酒可能采取把手中的利润补贴给经销商和终端的措施,以维持市场份额。
国金证券认为,《方案》中还提到增量部分下划地方,白酒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改革调整的存量部分核定基数,由地方上解中央,增量部分原则上将归属地方,最受益的将是部分销售额不低的省份与地区(往往是GDP靠前省份),将有利于当地消费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反作用于白酒消费,推动升级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将利好优秀品牌的省外扩张,集中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证券报)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白酒征收消费税仅仅是券商基于政策的猜测,短期来看是否推出存在不确定性;而综合券商观点,从中长期看,即便这个政策推出,对于每一家白酒企业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中信证券预测称,将消费税的征收从目前的生产环节转为销售环节,这一环节或将由于税基从出厂价变为零售价而导致税收增长;其次,将消费税从中央税种变为中央地方共享税种,理论上将刺激征缴效率提升,缓解地方政府财税压力。
据中金公司预测,整个酒类行业短期内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难度较大,但是地方政府将有积极性先从经销商对外批发环节征收。如果行业税率保持不变,那么整个酒类行业,特别是白酒行业的税负将显著增加。
中金公司表示,如果估算当前整个白酒流通行业各个环节合计的加价率在50%~80%,增加12%的消费税,按照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2018年白酒行业出厂口径销售额5364亿计算,白酒行业的消费税将增加322~515亿元,预计经销商批发环节将承担流通环节此项新增税负的20~30%。
中金公司指出,目前酒类行业的消费税基本在生产环节征收。白酒按照出厂不含增值税价格的12%征收从价税,1000元/吨从量税,目前绝大部分白酒上市公司实际消费税率为12%。啤酒按照220-250元/吨征收。葡萄酒,参考张裕营收的3.4%左右。
中金公司指出,新的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趋势将提升行业集中度,不利于中小企业。大众白酒消费群对价格提升的敏感度更高,高端白酒企业的渠道加价率更低,边际影响较小,而大众白酒的渠道加价率更高,对渠道影响较大。参考白酒历史上的加税结果分析,如果行业税负增加,中小企业和低端企业的生存难度显著增加。
券商:对高端酒企影响小
而券商普遍认为,消费税征收对高端龙头酒企影响较小,而不利于低端中小企业。
投资策略方面,中金公司认为,此次税改方向将长期有利于白酒中的各类龙头酒企,建议继续加仓五粮液、贵州茅台、今世缘、顺鑫农业、古井贡酒、口子窖等。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董广阳认为,此次调税如果作用于白酒行业,那么将产生“高档酒转嫁,低档酒补贴”的结果,高档酒因为较强的溢价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能够较容易实现把税率成本向消费端的转移,但中低档酒则只能与啤酒一样,把手中的利润补贴给经销商和终端,以维持市场份额。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分析称,针对对税率较为敏感的酒类行业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全行业的税负可能会增加,白酒行业的影响较大,对区域性的中小酒企不利,对大企业的影响较小。
杨德龙表示,消费税的推出反而有利于白酒龙头股,因此对于像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为代表的白酒龙头股的影响相对较小。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闻宏伟指出,《方案》对中国酒业特别是中国白酒未来的影响大致分两类:一种是个别省(如贵州、四川)将消费税税基从70%上调,更精准一些,概率较大;二是要看酒类品牌的溢价能力,对强势品牌影响小,同时加速行业整合。
国金证券李立峰表示,从我们与机构投资者交流的反馈来看,此次消费税改革的思路与时间表,市场对此已有较为明确的预期;对A股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层面极其短期的影响。
李立峰表示,至于具体对相关重污染或者高端消费品企业盈利产生多大影响,需待消费税改革方案真正落地以及地方政府实际征收的情况来决定。(研究中心)
酒企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将导致税基扩大,征收额增加。消费税属于价内税,一般在应税消费品的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缴纳,以出厂口径销售额作为税基,现行征收政策为量价复合征收,从价征收20%加从量征收0.5元/500克,由于价款中已包含消费税,因此在批发、零售环节中不必纳税,《方案》提出将现行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基将变为批发口径或者零售口径,对于白酒行业来说,虽然白酒流通渠道较为复杂,渠道漏交率会上升,整体来看税基仍将扩大、征收额将增加。
高端酒企避税能力及税负转移能力强。我们假设将白酒纳入实施范围,生产企业将通过下调出厂价、补贴经销商及终端、提升终端价等方式来稳定渠道利润、调整与渠道分利模式,短期内产品价格体系将出现小幅调整。从中小酒企角度来看,若渠道价格与出厂价差较大,在税率不变、消费税额增加的背景下进行提价将直接影响到销量,因此采取补贴经销商及终端、下调出厂价可能性较大,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将对渠道价差较大的中小企业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对渠道价差较小、渠道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影响较小。从高端酒企角度来看,我们通过计算酒企的消费税/收入(避税能力)及消费税/净利润(向下游转嫁税负的能力)发现,高端酒受益于较强的渠道力及议价力,避税能力及向下游转移税负能力强,因此下调出厂价概率较小,增加的消费税将由流通环节承担。整体来看,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将加剧白酒行业分化,渠道力及议价力强的酒企有望受益,而大众酒竞争将加剧。
地方中央共享消费税增量,消费环境有望改善。《方案》中表示改革调整的存量部分核定基数,由地方上解中央,增量部分原则上将归属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地方税源拓展、缓解财政压力、提升政府征税积极性,受益于当地消费的提升,消费环境的改善将利于区域性酒企的发展。标的方面,高端酒为确定性最高的板块,推荐关注: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同时也推荐处于势能释放期的地域性酒企,推荐关注:古井贡酒、山西汾酒、顺鑫农业等。(川财证券)
日光基重现市场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市场再遇调整要不要跟着做调整清明节后,投资者乐观地以为A股会延续节前的涨势,没想到A股高开低走,连续2日调整,基金抱团股下挫也影响了基金净值,面对多变的市场,基金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再遇调整要不要跟着做调整,仅供大家参考!
一、市场为何再遇调整?
巨丰投顾指出,近期的调整主要是对市场的担忧,使得成交量无法释放。首先,是海外疫情的反复,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节奏;其次,对于美债收益率上行的担忧,其实这个是影响全球高估值品种一度下跌的核心因素。而当前看,美债收益率仍有上行空间,年内高度或升至2%;此外,国内核心资产品种的估值依旧不低。经历一波调整之后,市场定价体系生变,很多核心资产筹码依旧集中,而且估值并不低,市场对于高估值依旧有担忧。
事实上,对于A股走势,接受采访的基金经理们大多认为,接下来仍可能是震荡市,看好低估值和周期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当前A股市场逐步的从前期单边下跌阶段进入到震荡反弹阶段,市场的信心也在逐步的回升,这轮下跌主要是市场的原因,并不是基本面发生变化。大家对于这些白龙马股本身基本面并没有分歧,主要是对估值高低有分歧。
“近期A股主要宽基指数都表现强势,但是共同的特点是成交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这说明市场在当前位置上缺乏共识。”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夏风光说。
“从当前市场来看,核心资产价格合理偏贵、顺周期股票经过春节后的补涨之后估值也不再便宜,市场缺乏进一步上涨的动力,我们认为接下来会是震荡市格局。”王春秀说。
“部分核心资产估值仍然偏高,市场难一蹴而就。短期关注重点还是在业绩上,在一季报行情的催化下市场仍有较强的结构性机会。建议关注受益于中上游涨价的周期龙头,经济复苏的中游制造板块,以及低估值银行等。”郎骋成说。
伊洛投资研究员庄_筌认为,目前市场存量博弈明显,成交量始终未能有效放大,观望情绪浓厚,延续进一步反弹需要市场形成统一合力。前期市场暴跌释放了较大的风险,目前大盘点位已经逐步相对合理,行业板块轮动开始,部分个股已经出现较好的买点。
二、手里的基金要不要做调整?
处于亏损时,我们首先应该结合大盘分析下整体情况,是大盘的整体问题还是行业板块的问题,是基金经理的问题还是自己配置的问题。先找准原因再寻找对,而不是根据基金亏损的数值直接操作。如果是大盘或行业板块的原因,这属于不可抗力,就需要我们主观决定去留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基金还是属于长期持有的品种,以年为单位的话还是能够带来不错收益的,所以除非是极端行情,不然的话还是尽量多看少动为好。
如果市场风格切换或主题行业过时,我们也应当考虑换基,从而获取阶段性收益。
不管牛市熊市,总会有某一种风格或这样那样的板块出现结构性机会,或者是某一行业受到利好刺激。比如近两年来市场由成长风格切换到了价值风格,有些投资者想要见风使舵,顺势而为,那么会将手中的成长风格基金转换为价值风格基金,如果择时准确,则会在半年到一年中获得不小的收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想要获取阶段性的收益就不得不注意其时间效应,需要对行业或主题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并且,阶段性操作风格还将使我们失去成长风格在市场低位时的投资时机;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适当性风险,对于风格单一的基金来说,受政策影响较大、风险集中、业绩波动大,因此更适合那些对投资风向比较灵敏、行动果敢的投资者。相反,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还需量力而行。
三、该如何调整?
1、仓位控制,留有余地
跟炒股一样,基金的仓位也是需要控制的,当遇到热点基金想要入手,不要急于投入全部仓位,或者随便赎回盈利最高的腾出资金去追。
对于轻仓或者空仓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利用目前市场的调整来加仓,但是要把握好加仓的节奏。虽然说估值很低了,也是底部区域了,但是并不表示市场会马上反转,肯定是有个反复震荡的过程的,不要操之过急。可以以周或者月为单位,当市场下跌每10%左右,加10%的仓位。如果要做定投的,建议可以做大额定投。
对于重仓的投资者,目前最好的方式不要急于抄底。虽然说市场随时可能杀个回马枪,但是你也不知道会出现在哪天,不要孤注一掷。这部分投资者,建议可以跟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频繁的查看账户。投资总是有亏有赚的,这时候需要增强自己的信心;同时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不要期待短期内回本;最后当市场有所反弹的时候,一定要调整仓位,把仓位减到自己能安心睡着觉的阶段。
平时仓位可以控制在5-7层,可退可进,在这一次下跌中,仓位在8层以上或满仓的同学是很难受的,有些基民挺住了第一波下跌,却在第二波下跌中直接割肉离场。所以!不要满仓,一定得留有子弹!
2、品种分布讲究“分散”
分散就是“都有、雨露均沾、股债都配、价值成长均有”。一样买一点,不是让保证我们多赚,而是让我们很平和。
当一个板块随着行情上涨,持仓相似的基金涨幅也会比较均衡,所以一个板块、品种买入1只左右即可。
行业主题基金波动特别大,像是前段时间涨得比较好的,回撤都特别大,白酒医疗这些行业基回撤20个点也不意外,除此之外,军工、半导体、新能源、科技5G这些板块不能多拿,波动太大,部分板块常年熊市。
建议以优质混合基金为主,行业基为辅。总基金数量在10个以内较为合适,5个左右最佳。
3、资金分布注重“平衡”
平衡就是关注“收入与支出、消费与投资、短期与长期、现在与未来”。
不要拿1个月急用的钱去买封闭式基金,也不要把长期不用的钱都存在了定期。
所以,持有基金如果需要调整,可以通过以上三点来衡量。基金本身是一项低风险投资,切忌频繁操作弄巧成拙。
最后,无论是比例加仓还是高抛低吸,亦或者是长期定投的投资者,面对亏损,我们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遵守严格的纪律,如果急于求成或惧怕亏损中途断流,则可能功亏一篑。没有一直跌的市场,尽管国内市场具有牛短熊长的特点,但长期来看,任何国家的证券市场都是向上的,跌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反转。基金理财注重长期持有,小伙伴们不要直接重仓,满仓干,不要想着一夜暴富,基金理财是我们的终身事业。
基金相关文章:
★买基金要会选基金
★购买基金常见四种方式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指数基金定投入门
★2021基金为什么会下跌
★基金估值存在哪些原则
★行情分析
★2021为什么说基金适合长期持有
★巴菲特股票估值法大全
★2021基金A类和C类不同点是什么
全年业绩抢先看!63家上市公司率先发预告多个行业表现亮眼
“日光基”重现市场权益基金发行回暖!2023年以来,市场回暖,超160只公募基金和超1000只私募基金密集发行,爆款重现江湖,一日售罄的“日光基”频现。下面小编带来“日光基”重现市场权益基金发行回暖,希望大家喜欢。
爆款频现
随着市场回暖,久违的“日光基”开始重现基金发行市场。
其中,今年最受关注的是1月9日发行的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该产品由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担任基金经理。原定募集期为1月9日至13日,募集规模上限为20亿元。该基金一日售罄,仅用时一天便结束募集,成为2023年第一只爆款“日光基”。
2月8日,由明星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三年持有期产品——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开放申购。仅开放了一天,泉果基金就发布《暂停申购业务的公告》,自2月9日起暂停申购。
有渠道人士表示,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此次发行限额为30亿元。不过,此次发行最终全渠道销售或超过70亿元,其中仅招商银行就大卖约60亿元。这对于三年持有期的产品来说是比较少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泉果旭源三年持有开放申购的当天,该基金暂停了大额申购,单日限购50万元,这意味着有大量投资者参与了申购。
而另一类基金,股票型ETF也很受欢迎。其中,国泰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在2月6日,仅一天该基金就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成为“日光基”,募集金额达14.58亿元。而同类的博时中证500增强策略ETF也仅募集两天便提前结束募集。
另外,今年还有两只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华安鼎盈一年定开、国泰君安安平一年定开也一日结束募集,发行额分别为50亿元和8亿元,它们原定募集时间分别为一个月和一周,均提前结束募集。
与此同时,REITs基金继续受市场热捧。
1月5日,嘉实京东仓储物流REIT是市场上首只民企仓储物流公募REIT。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计划募集总额17.57亿元,战略投资者、网下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总认购金额为718.16亿元,网下投资者认购金额超126倍,公众发售份额为5亿份,一日结束募集,配售比例低至0.46%。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已有逾40只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期。
在公募爆款频现的同时,私募基金的发行也出现了回暖“拐点”。
比如,2月6日到2月17日,由杨东掌舵的宁泉资产担任投资顾问的信托产品——宁泉兴益系列,在兴业银行销售,两周内累计销售规模约33.7亿元,远超原定的20亿元募资目标。
而近期由桥水中国担任投资顾问的产品,200万投资门槛,在渠道出现“秒杀”,合计募资规模超10亿元。
此外,睿郡资产董承非、慎知资产余海丰等明星私募基金经理的私募产品也将销售,受到投资者关注。
私募排排网组合大师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2023年来一共备案私募证券基金3197只,较去年同期的3098只相比,增幅3.20%。
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据记者了解,2023以来,各大基金公司集中发行了不少新产品,其中股票型基金的占比和募资额有所上升。
据Wind数据,以认购起始日计算(下同),截至2月22日,2023年以来已经成功发行的165只公募基金(只计算初始基金),其中包括62只混合型基金(含4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14只偏债混合型基金)、49只债券型基金及偏债混合型基金、27只股票型基金、15只FOF基金、10只QDII基金、1只REITs基金和1只另类投资基金。
总的基金发行份额合计762.57亿份,平均发行份额为13.62亿份。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权益基金发行额占比上升。
发行市场回暖的典型反应是权益基金发行回暖。自2022年12月以来的最近三个月,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新基金的比重均超过15%,2022年12月为20.58%、2023年1月为15.86%、2023年2月为22.04%。
与之对比,2022年各月份的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占新基金比重往往是个位数,其中有一半占比在6%以下,其中最低的2022年的2月和10月分别为2.29%、3.30%。
而私募基金同样出现股票型基金发行回暖。
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2023年来成立的3197只私募证券产品中,股票策略有1881只,占比高达58.8%。其次是多资产策略和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今年来备案数量分别为458只和338只。而组合基金和债券基金相对偏少。
事实上,近3个月权益基金发行规模占比上升的背后,是股票市场的回暖支撑。
自2022年11月以来,股票市场出现明显反弹。2022年11月初-2023年1月底的近3个月,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注:主要成分为中概股)反弹70.22%;港股的恒生科技指数大涨59.25%,恒生指数涨幅也达48.72%。
而A股的主要指数涨幅也均超10%。其中,上证指数上涨12.52%,深证成指上涨15.43%,创业板指上涨13.94%,沪深300上涨18.47%。
多家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今年将加大权益基金的发行。
一家深圳的中型基金公司表示,“我们今年新基金发行重点是主动权益基金,主要是全市场类的基金,计划比去年发行数量多。”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公司今年发行重点是放在ETF基金,这类基金有助于基金管理规模做大,今年也比去年的发行时机更好。
此外,也有基金公司在关注量化基金和养老基金的发行。
不过,也有大型基金公司的人士坦承,现在还没有很明确的发行重点。目前年度新发计划表只是一季度比较明确,是全面铺排,各个品类都有。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投资者认购股票型基金的意愿逐渐提升,资金在回流权益市场,背后原因是股票市场回暖,投资人投资情绪转好,近期投资人优先选择的仍是历史业绩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
受伤的爆款
当爆款基金再现时,2019年和2020年的百亿爆款和造星盛宴造成的伤害仍然刻骨铭心。
潮水退去后,当年的爆款基金怎么样了?谁吸取了教训?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首发规模超百亿的共有36只股混基金,在2022年平均跌幅为22.34%。
明星基金管理的基金也有同样的情况。以张坤为例,其重仓消费白马股。公开数据显示,他管理的4只基金在2019年和2020年取得50%-85%的耀眼业绩,基金规模随之快速攀升。其代表作易方达蓝筹精选目前规模571亿元,去年前10个月跌幅为37.89%,但在去年11月以来,截至2月22日,反弹了39.39%,去年1月份以来跌幅仍然达到13.42%。
爆款基金和明星基金,使大量热情高涨、追高进入的基民体验不佳。尽管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在短期内快速增加,但基民满意度的下降却对后续业务拓展产生不利影响。
“爆款基金”是明星效应,还是一种营销策略?
业内也开始反思这个问题。
一家基金公司向记者表示,公司对新基金发行这方面做了反思。“我们要求不在市场高点发基金,反而公司在去年低点发了不少产品,以发起式基金的方式发新基金,发行规模都比较小,希望先做好基金业绩,再做大规模。”
另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表示,监管机构注意到了此前基金公司高点爆款基金发行盛行的情况,“今年新发数量较过去肯定会降下来了,我们更多资源想要花在持营上”。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判断,今年基金发行市场会回暖,同比新基金发行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主动权益基金会更受欢迎。现在全面实施注册制之后,价值投资成为最主流的投资理念,所以坚持价值投资的基金,会更受市场欢迎,比如说投资业绩优良的白马股。
抓连续涨停的股票
中线选股技巧中,要想做中长的布局,得看当前的大盘情况,可以参考大盘指数的年线(250天线)和半年线(120天线),若走势在年线和半年线之上,那说明目前不是熊市。在国家政策面前,在股市大盘全面下跌的情况下,股民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去抢反弹或选择买人,应该顺势而为清仓观望。如果股市大涨,则要顺势进入,中期持股。
中线选股应该从六个方面来进行全面分析:K线形态、技术指标、相对价位、公司基本面、大盘走向、该股题材。应放弃一些市盈率很高,价格远远高于内在价值的股票。
至于怎样抓连续涨停的股票?起步股价涨幅超过6%;必须“放量”;涨幅越大则代表趋势越强,越有利。涨停关键条件中,开盘高开2到3个点之间,低开不超过2个点为最佳;下跌过程不能放量,放量则有出货的嫌疑;收盘价格收在昨日收盘价附近,不形成缺口为最佳。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晚,A股共有63家上市公司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预告,42家预喜,预喜比例为66.67%。从行业角度看,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预喜数量居前。此外,电子、计算机、轻工制造等行业上市公司业绩也表现抢眼。42家公司预喜
预喜的42家公司中,略增为20家、扭亏1家、续盈9家、预增12家,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整体保持了较好的业绩增长。
净利润数值方面,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38家,预计超过5亿元的有10家,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裕同科技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超过10亿元。
目前,同属于苹果产业链的立讯精密、歌尔股份预计净利润数值居于前列。
立讯精密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4520.25万元至989872.85万元,同比增长35%至4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921923.06万元至961275.66万元,同比增长53.26%至59.8%。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续精进核心技术和制造实力,不断精益和提高自身运营水平。未来,公司将持续在三个五年的重要战略指引下,依托精密智能制造以及数字化智慧平台等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深入统筹消费电子、通信、汽车领域三位一体的发展布局。
歌尔股份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0988.12万元至213735.15万元,同比下降50%至60%。公司在2022年11月9日发布的《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提示性公告》中,披露了关于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的事项。该款产品预计在2022年度内无法恢复正常生产发货。受此影响,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减少不超过33亿元,与之相关的直接损失约9亿元(包括直接利润减少和停工损失等)。公司拟增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上述减值损失预计约11亿元至15亿元。综上,受该事项影响,公司直接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约20亿元至24亿元,对2022年度经营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净利润增幅方面,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下限超过10%的有23家,超过50%的有7家,超过100%的有6家。高测股份、威海广泰分别以340.09%和209.94%的净利润增幅下限,暂列第一和第二位。
多行业表现亮眼
从行业角度看,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预喜数量居前。此外,电子、计算机、轻工制造等行业上市公司表现抢眼。
机械设备行业中,不少公司业务涉及光伏产业。
以高测股份为例,公司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亿元至8.2亿元,同比增长340.09%至374.83%。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度,光伏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度,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技术优势,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龙头效应显著,公司设备订单大幅增加。光伏切割设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去年实现大幅增长。2022年度,公司金刚线完成“单机十二线”技改,叠加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实现金刚线产能及出货量大幅提升,行业地位持续加强,公司金刚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高速增长。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超高速增长。公司半导体、蓝宝石及磁材创新业务设备及耗材产品竞争力持续领先,订单稳步增长。同时,公司成功拓展碳化硅金刚线切割场景,并在行业内独家实现碳化硅金刚线切片机批量销售,市占率快速提升。
展望2023年,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认为,影响市场的各项因素都将边际改善。持续看好消费、新能源和科技互联网三大方向。消费从中长期来看,具有穿越经济周期的特征,特别是具有品牌的消费品,其长期的投资价值非常突出。此外,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细分赛道仍然是景气度最高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生态目标的必由之路,可以持续关注绩优股业绩表现。